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广州报道
(相关资料图)
业务承压、股价不振导致退市在即,不少上市房企当前面临艰难的经营局面。
根据中指院统计,在A股中,有大约11家房企已经被戴帽,而截至6月12日收盘,*ST嘉凯、ST美置、ST粤泰、*ST中天、ST泰禾、ST阳光城、*ST宋都等7家房企已经触发20天收盘价低于1元,基本锁定退市。
港股方面,则有约10家房企将在三个月后触发停牌超过18个月退市的条款,以此看来,这10家房企也将进入退市倒计时;而在此之前,新力控股已经因停牌超过18个月在港交所被摘牌。
退市的时间点渐近,房企掀起保壳决战。
在A股上市的房企,为了提振股价纷纷出招,荣盛发展“蹭”上了新能源的热点,金科、世茂等房企则纷纷由大股东出手增持护盘;港股上市的房企保住上市地位的路径则要复杂一些。目前难以复牌的房企,多数是有清盘呈请或者清盘令在身,或者与关联方存在违规担保交易等情形被港交所要求解决后方可恢复上市,但这些问题目前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即便在短暂阶段性取得“保壳战”的胜利,长远来看,这些徘徊在退市边缘的房企要完成债务重组及至走上正常经营轨道,方是上市地位能够始终保持的关键。如今的局势,离“保壳战”的最终取胜仍有距离。
花样保壳
本轮房企“保壳战”中,最为努力的要数荣盛发展。
今年5月28日,荣盛发展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盛固利”)68.38%股权并停牌。
荣盛发展将要收购的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荣盛发展所将收购的这一标的算不上优质资产。根据公告,荣盛固利2021年、2022年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9.68亿元和14.75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6.78亿元和9.88亿元,两年的净亏损则为9.95亿元。
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荣盛发展接连跌停,已经逼近1元面值,如果再继续掉头向下,将有退市的风险。与此同时,荣盛发展管理层也同步增持。
6月8日,荣盛发展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以不高于1.20元/股,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股票,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7565万元、且不超过1.2亿元。
随后,6月9日荣盛发展披露了相关方案,其称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荣盛固利股权,且收购部分不仅是荣盛控股所拥有的68.38%的股权,还有其他小股东合计的8.06%,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与此同时,荣盛发展宣布复牌。
不得不说,荣盛发展的操作的确取到了一些作用。复牌之后,荣盛发展股价翻转。截至6月13日,荣盛发展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收获涨停,当日报1.56元/股,总市值为67.83亿元。
不仅是荣盛,还有金科等房企也在艰难保壳,模式也与荣盛类似。
6月6日晚间,金科股份公告,其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金科控股的控股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科易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持有的重庆恒昇大业20%股权,并宣布停牌。同时,金科还于6月5日宣布,截至公告披露日,其控股股东金科控股指定主体财聚投资已累计增持金科股份2167.91万股,成交金额合计1926.85万元。
金科目前股价为1.07元/股,尚在停牌阶段。但股东增持有所生效,此前金科控股股价也一度下探至1元以下。
加速出清
与A股上市房企不同,港股房企的“保壳战”说简单也简单,说不易也不易。
港股房企停牌的多数原因是,未能按时发布财报,且在此过程中被债权人提起清盘呈请,另外还有部分房企则是与关联方之间的财务往来出现问题而导致迟迟未能复牌。以此来看,只要能够发布财报并且解决清盘以及关联方的问题,复牌就能够成行。
港股房企中,出险房企率先复牌的有融创、龙光和佳兆业等,这是为数不多几家能够复牌的房企,而他们能够复牌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所受到困扰相对较少,例如融创债务重组走在前列,佳兆业尚未被债权人采取行动,龙光也暂未被查出有物业等关联方违规担保情况等。
而反观目前尚在停牌阶段的房企,则各有各的忧愁。例如,本轮最先出险的花样年,需要满足根据上市规则之规定刊发所有尚未公布财务业绩及处理任何审核修订;清盘呈请(或清盘令)已被撤回或被解除,并且解除任何清盘人的任命(无论是否临时)等。
目前,花样年离满足条件还有距离,它不但未发布财报,清盘呈请也还在搁置之中。
目前看来,本轮港股房企的退市潮或许将在9月份正式到来,如若未能在此之前满足港交所的复牌指引,则将可能退市。
据中指院统计,目前21家在港股停牌的房企中,有超过10家房企停牌即将超18个月,若今年9月未复牌,旭辉、世茂、奥园、花样年、阳光100、祥生、佳源、力高、当代、三盛、上置、汇景、大发等停牌港股房企将退市。
“港股的主要是清盘令跟资金侵占这两条要解决比较麻烦。一个是没办法说服债权人,另外一个是内控出了问题,其实就是公司的信誉有问题了,不好解决。而且就算保住上市地位,在港股这样二八开的市场,大部分股票的流动性也不高,这也是要权衡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以此来看,房企退市在今年仍将会陆续发生。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称,对出险房企来说,上市公司退市对公司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司融资渠道受限,增加公司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影响公司投资活动;公司价值的估值降低,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影响投资人信心等;港股多家房企停牌或面临清盘呈请,也将对债务重组、销售和再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刘水认为,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进入加速优胜劣汰阶段,退市是部分上市房企经营恶化的结果,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过程。经历本轮市场周期调整,房地产行业告别“高周转、高负债、高杠杆”模式,叠加新房市场总量触顶下行,房企将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中银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也称,房企退市短期内将使得市场对于地产股的关注度及受欢迎度将降低,直接融资通道也受到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不足。
中银证券表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产公司。整体而言,利于行业加速出清,对整体行业格局产生一定变化,这也符合当下地产供给侧出清的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