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贺成
当前,全国各地已陆续进入夏季高温天气。记者6月13日从全国总工会获悉,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健康权益,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好2023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部署。(6月13日中国新闻网)
职工防暑降温工作,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劳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生产安全。正因如此,每年各级工会都会把做好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工会工作的重要日程。
近年来,各级工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工会的群众监督职责,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尤其是协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制定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和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以及代表职工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并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防暑降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现实之中,个别用人单位对防暑降温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将之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而是止于简单被动发放高温津贴,甚至变相采取克扣措施。很显然,偏离了“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要求,还得在提高服务职工的精准性上做更多更细的工作,尤其建立起让职工“用脚投票”的常态机制。
从相关条件看,这也是完全可以的。近年来,各级工会在部署防暑降温工作时,都会充分运用各地主流媒体、工会宣传阵地以及“报、网、端、微、屏”等融媒体平台,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防暑降温相关法律法规,帮助职工了解高温危害、掌握高温危害的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方法,切实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确保职工平安度夏。
进一步说,此时需要让“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落到实处,强化精准性和可及性,拓展与职工沟通交流的渠道,让他们的所需被看见,即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防暑降温的意见和建议,防暑降温工作就会真正让职工感觉更贴心,变得更有激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