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伴随着存款利率的走低,资金向银行理财回流,叠加理财收益率的回暖,市场逐步复苏。
(相关资料图)
为了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以争夺市场份额,新一轮的银行理财费率价格促销战打响,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公司正通过费率打折等一系列手段提升产品吸引力。但是,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对收益贡献毕竟有限,大部分的投资者还是更关注理财产品本身。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自6月以来,招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等超过10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降低理财费率,涉及30多个产品,费率优惠涵盖管理费、消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然而,目前理财费率打折产品的占比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个营销“噱头”。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经历2022年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的动荡之后,投资者如今在产品选择时更理性,理财产品打折优惠并非客户投资的决定因素。
费率打折
存款利率进入“2”时代,银行理财收益率却有所回暖。在资金回流银行理财的过程中,新一轮的银行抢客营销战打响。
国有六大行公告显示,自6月8日起,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从此前的0.25%下调至0.2%,2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45%,5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5%。此外,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也跟随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回升,不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回到4%以上的水平。从统计数据上看,资金回流银行理财的迹象也非常明显。
广发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6.6万亿元,较4月30日增长4000亿元。4月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环比大幅增长1.2万亿元,也是自2022年11月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
为了在资金回流银行理财的过程中争抢客户,不少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均通过费率打折的“让利”方式提升产品吸引力。
例如,招银理财公告称,于6月8日对“招银理财招睿安裕精选资产25月定开3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固定投资管理费由0.15%降至0.02%。
华夏理财公告称,对“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号”和“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4号”进一步开展费率优惠,自6月8日起,两只现金管理类产品固定管理费降至0.05%/年。6月23日后,固定管理费升至0.15%/年。
此前,中银理财公告称,于2023年6月6日至2023年9月5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1”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光大理财亦公告称,于2023年5月31日(含)至2024年6月14日(含)期间,开展“阳光青睿跃1期(中证1000自动触发策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推出费率优惠活动,管理费、销售服务费均由产品说明书中披露的0.30%降至0.15%。
值得一提的是,招银理财近日发售的一款权益类公募产品中首提“累计净值低于1元不收取管理费”,即“不赚钱不收取管理费”的做法,打破了传统公募资管产品的固定管理费模式。
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招银理财这种“内卷”的做法在市场影响很大。尽管市场可能不会有银行跟进这种做法,但是这也会倒逼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费率上做出调整。
“2022年11月到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的规模一直在下降。如今理财市场处于触底反弹阶段,银行都会在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而费率打折是银行让利的体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称。
他认为,目前银行销售的理财子公司产品,业内常规做法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而对于超额业绩报酬的差异则比较大,有的产品超出部分全部归管理人,有的是管理人和投资者对半分。“之前,银行理财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被行业诟病为躺着挣钱,但要在同业竞争中显现出优势,投资者的利益与银行利益应该是一体的,这也就意味着银行需要适当对投资者进行让利。”
对于超额业绩报酬,记者注意到,建信理财在售的三款产品均下调了超额业绩报酬。其中,“建信宝”按日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7天通知存款利率(1.0%)+1.65%,调整前投资收益超出业绩比较基准的部分全部归管理人,而调整后管理人不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
理性看待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悦(化名)最近刚在招商银行购买了30万元的“日开6个月滚动增强”理财产品,该款产品近6个月的年化收益为4.73%,风险类型属于中风险。根据该款产品的投资方向说明,产品的资产配置为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不低于80%、权益类资产占比不高于20%。
“2022年银行理财投资亏损了近10%,尤其是对于波动较大的权益类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实际上对购买决策影响并不大。”王悦表示,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折扣仅仅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对于整体投资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
她表示,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有费率优惠的产品数量并不多,可能在期限、收益和风险上也很难匹配上。“不会因为有费率上的优惠就购买该款产品。”
“费率优惠只是一个噱头,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在实际购买理财产品时,大家对银行的信任,以及银行对代销产品挑选的风险把控会更重要。”她认为,在当前银行竞争如此“卷”的情况下,倘若客户在一家银行投资有大幅亏损,在同一家银行进行二次投资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她表示,银行对客户营销产品之前,对进入银行代销的产品风险就应该有一个把控,对产品进行筛选。“这个筛选产品和推荐产品的能力,也是银行实力的一个显现。”
但是,也有投资者对银行理财费率打折比较敏感。有多年理财经历的张先生表示,“我在银行长期投资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属于不能接受损失的一类。投资收益少一点无所谓,只要比存款高一点就行。”
在他看来,银行理财费率打折是一件好事,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能够增厚产品的收益。本来这类产品的收益不高,优惠打折是聊胜于无。“目前,每一家银行的产品和收益都还是有一定差异,先选择产品过往业绩表现好一点的产品,然后有费率优惠就更好。”
一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认为,与公募基金相比,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费率敏感度并不高,客户更关心的是产品实际总收益。“银行理财费率打折是一个营销的手段,产品核心竞争力仍聚焦在能否为投资者带来有竞争力且相对稳定的收益。”
他向记者表示,投资者理性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前提是信披制度的完善,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作出选择,也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他还向记者透露,很多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仅仅比较过往业绩。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展示多是零售端导向,为了吸引客户购买,会在近1月、近3月、近6年、近1年、成立以来等多个收益区间中选择收益水平更高的展示。“哪一个高展示哪一个,根本不是产品真实的运作情况。”
“银行的费率同样要有一个标准,包括在哪些情况下打折。不能将费率打折单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这样反而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该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