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资料图)
2、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3、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4、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5、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6、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7、……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8、”(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10、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
11、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
12、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
13、“一庭”即满庭。
14、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
15、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
16、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
17、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
18、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
19、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
20、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21、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22、”(《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23、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
24、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
25、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
26、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
27、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28、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
29、”(《宋七家词选序》)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30、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31、 更深人去寂静。
32、但照壁、孤灯相映。
33、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释 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34、 2.暝:míng 日落;天黑;黄昏;幽暗,昏暗 3.伫:zhù长时间地站着 4.更:gēng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
35、~阑。
36、~夫。
37、~鼓。
38、~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39、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
40、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41、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 5.已:止了,罢。
42、 6.永:泛指长。
43、(兼指时间和空间)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冷冷清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从中看到借鉴处。
44、 本词抒写人在异乡之苦,取境典型。
45、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一个多阴少晴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
46、这情景与旅人的苦闷迷茫的心境极为相似。
47、景为情取,情借景观,主体心境与客观景物相契合,这便是常说的意境。
48、下两句写独立听寒声,这寒声是否就是云深处的雁鸣,处于两可之间。
49、但旅人百无聊赖的神情却表现得极为充分。
50、下片开头说“人去”后的寂静。
51、上片无人,下片忽而有人,有些突兀。
52、此人是何人?情人,朋友,均不是,乃陌生的旅客也。
53、人独自在外投宿,最难耐的是寂寞,所以,尽管是陌生人,只要住在一起,便可相互搭话聊天,互相均可得到些许慰藉。
54、但夜已深,那些人也离去,故更感到凄凉孤独。
55、只有孤灯映照着空屋而已。
56、\"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来曾借酒浇愁,到深夜酒意已尽,怎以挨到天亮呢?时间越来越长,然苦越来越深,情和景同时推进。
57、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
58、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
59、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60、 【解析】: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61、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62、 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63、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 ,默立在客舍庭中 ,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 ,思念着亲朋 。
64、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 ,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
65、 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的衔接起来 ,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66、“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在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67、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68、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
69、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
70、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71、 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
72、 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 ”。
73、周邦彦遂取“ 关河 ”二字,命名为《关河令 》,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
74、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75、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
76、“秋阴时晴 ”,一个“ 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 ,暂晴难得而可贵。
77、“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
78、寒声者,秋声也。
79、深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
80、此词口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原来是云外旅雁的悲鸣。
81、鸣声由隐约到明晰 ,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
82、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是何等凄苦的情景。
83、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磨。
84、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有千钓之力。
85、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86、 【翻译】 秋阴里,晴渐向暝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87、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
88、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89、“秋阴”二字,点明节令和天气。
90、“时晴向暝”的构词方法,同于“乍暖还寒”。
91、“时”,是片时、偶尔的意思。
92、“向”,突出的是转变过程。
93、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的声音。
94、连南飞的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的云层所发出的鸣声。
95、“伫”,是长时间的站立。
96、大雁是标志性的物候。
97、连大雁都踪迹全无,节令该是深秋了。
98、古人又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99、水阔云深,雁影都无,自然也不无从收到远方的安慰了。
100、 更深人去寂静。
101、但照壁、孤灯相映 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
102、只有灯光将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
103、“孤灯”的“孤”字,所突出的乃是个中人的孤单寂寞心理。
104、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借酒消愁,是麻醉和打发自己的唯一办法。
105、醉了的时候,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106、可是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
107、万千的惆怅和哀愁,又要乘虚而入了。
108、哎!这漫漫长夜, 教人如何去消受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